真正的交易員不會去預測未來的漲跌,因為在他們的眼中,行情、市場是跌和他們毫無關系,他們真正的關注的重點只在現在,當下這個市場是否有符合他們系統的交易機會,有就做,沒有就休息。
交易員為市場立法,在他們規則之外的走勢行情,他們不會去關注。而分析師往往需要去預測未來,他們需要去實地去調研,采集到六個數據去做邏輯推導,每一段的行情漲跌都要為他們找到相應的理由。
交易員重結果輕邏輯,而分析師往往是重邏輯輕結果,所以市場上充斥著分析師。研究員無用這么一說,很多人認為他們連交易都不做,憑什么對投資者指手劃腳,對他們嗤之以鼻?更何況數據是冰冷的,交易是建立在情緒和夢想的更高維度之上,然而研究員分析師的存在是相當有必要的。
因為一個品種的基本邏輯是非常復雜的,就比如說生豬,上牽扯飼料、播種、收割、進口,下設計、屠宰、加工、消費、凍品運輸,所以很多品種的基本面大都是多線并性,主次難分,你單單只了解它本身是不夠的,整個產業鏈你都必須精通,而想要研究透徹則需要大量的精力。更何況期貨的品種有幾十個,分析師的覆蓋面更廣,他們的研究能更好的讓你了解目前這個品種所處在的基本面環境、供需關系,還有市場的娛樂方向。
在你貨比三家,對比完多篇研報之后,你完全可以利用他們的研究成果來規避風險,亦或是決定是否長期持有。僅僅依靠研究報告來交易是不靠譜的,但僅作為參考是有必要的。那如何去判斷研報質量的好壞呢?教大家一個簡單的辦法,好的眼報往往一幅圖標下面有沒有大量的篇幅去分析邏輯,而敷衍的研報往往全部都是圖表,很少的邏輯分析,圖表越多,文字越少的眼報往往價值比較低,反之則越高。

抖音關注"海龜交易",學習更多交易干貨